亚洲第一条地铁是在日本,它是怎么建成的?
地下铁是日本东京最重要的大众运输交通工具,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以东京也被称作是轨道上的城市。
东京地下铁系统主要由两家机构负责运营,它们是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和东京都交通局。其所负责运营的线路,则被称作东京地下铁和都营地铁。二者英文名称为Tokyo Metro和Toei Subway,东京都地下铁系统取二者共同点,命名为Tokyo Subway。
上:东京地下铁标志 ;下:都营地铁标志
左:都营地铁列车;右:东京地下铁运营列车
亚洲第一条地铁线——银座线东京是全亚洲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于1927年开通的银座线(上野-浅草段)成为了东京第一条地铁线,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条地铁线,可谓意义非凡。最初通车的地铁线路,运营里程仅2.2公里,是由日本“地下铁之父”早川德次所创建的“东京地下铁道”公司,自1925年开始修建。1934年地铁线路延伸至新桥站。同时另一家轨道公司,“东京高速铁道”公司也兴建了“涩谷站-新桥站”线路。一开始两家公司互相竞争,仅仅只是在新桥站进行线路汇合。一直到1939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双方线路开始互相贯通,组成今日所熟知的银座线。这被视为东京地铁系统开始的萌芽。
早川德次——日本地下铁之父
亚洲第一条地铁开通旧照
1941年东京两家地铁运营公司,“东京地下铁道”和“东京高速铁路”正式合并,组成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2014年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被废止,改组成现在的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 早川德次的故事明治维新后,日本一洗黑船来航后的丧权辱国,开始大力向西方学习。虽然东京的地下铁路在1929年在正式开通,但早在1872年东京便已展开地上轨道建设的序幕。
时间前进到日本的大正时代,此时正是日本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时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只有两个目标,那就是“富国强兵”和“殖民兴业”。伴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立足于军工企业和工矿业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据统计,到1920年时,日本已经有超过八十个城市,城市居民已经占到总人口的两成,而且人口有向城市中心汇集的趋势,城市化进程极为快速。在大城市的周边逐渐又形成城外之城,也就是卫星城。
城市不断繁荣
大正初年,仅东京人口就达到250万。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催生许多大都市,另一方面也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物密集、人口稠密、用地紧张,尤其是地上交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内部或城乡之间流动的需要。如何有效缓解出行难题,成了当时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1914年,大正政府工部省铁道院年轻官员早川德次受命前往欧美考察现代交通事业,那年他只有三十多岁,却已经是个在铁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铁道老人”了。同年夏天,早川德次在英国伦敦第一次认识到地铁轨道交通。伦敦地铁于1863年开通,是世界上首创的市内载客地下铁路运输路线。开通之初,地铁采用的还是蒸汽机车,环境和空气污染很严重,据说为了透气,常常要中途停下来换气,地铁车站则设于地面上。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种革命性交通工具,地铁的便捷、高效和其他交通形式相比显示了巨大优越性,随着沿线不断开通,到1880年,该线路每年载客量超过一千万人。1890年开始电力机车被运用在地铁动力系统里,速度和舒适度大大加强,地下铁路的魅力进一步凸显是在二十世纪初,这条地铁年载客量达到四千万。早川德次出访时,地铁早已经成为欧美大都市公共交通的主角。后来早川德次还分别考察了巴黎和纽约的地铁,更进一步坚定将欧美的地铁系统引进东京的信心,他相信这对于东京成为现代大都市具有非凡的意义。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当早川德次把这一理念引入日本后,却遭遇到空前的困难。因为早川的观念远远超越于时代认知,大正时期的日本,从政府到民间能理解接受早川想法的人寥寥无几。并且东京在地质上属于软弱构造层,在地下建造铁道,技术上困难重重。如何确保安全性,这是政府方面最主要的担忧和质疑。而建设地铁还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商业前景尚无法预测,这也让大财团望而生畏。此后早川德次毫不气馁,在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后,表示东京地质结构虽然软弱,但往下就有一个坚硬的地层,最终说服了政府机构。在获得了当时日本政府铁道院的支持后,民间融资机构开始向其敞开大门。1919年,日本政府终于批准了东京地铁的建设许可。次年成立了“东京地下铁道株式会社” 早川德次荣任公司董事长。1925年9月27日,日本现代第一条地铁系统——从浅草到上野之间的地铁正式开工,并于两年后的1927年12月30日开通。
银座线开通时所使用的1000型电车
东京地铁线对于经济的带动地铁,顾名思义,就是行驶运输于地下的铁道系统。不过,东京的地铁却似乎根本不受这一概念的限制,不时从黑洞洞的隧道中钻出,在路面桥梁上驱驰。因为地形原因,从浅草往西开往涉谷的地铁,在穿出隧道后,径直闯入东急百货店东横支店的三楼,涉谷地铁站居然就设在那离地面十几米高的楼层里!
在商业程度很高的大正、昭和时代,地铁所延伸出来的空间,往往与商业机会密切相关。第一个将地铁停靠站设立在百货大楼里或商业中心底下的,是日本百年老店三越百货。
早在东京地铁规划、兴建之初,三越百货掌门人就预见到地铁这种新型都市交通工具对商业可能带来的强劲助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极力介入线路规划中。还在上野到浅草地铁线路建设初期,三越百货老板就游说早川德次的公司,要求将地下铁路从上野向神田、日本桥等老城区延伸,因为那里有三越百货的旗舰店,三越愿意为此负担该项目全部建设费。早川德次同意了这一诉求,1932年地铁果真开到日本桥三越百货大楼前方,并专门修了一个气派的三越前地铁站,这是日本铁路史上广告性站名之滥觞。不过地铁与商业区相结合的模式,使交通与商业一体化,成为日后大型商家或企业竞相仿效的样板。这也是现今火热的TOD开发模式的前身。
三越百货如今依然在涉谷营业
地铁与商业结合的做法,也给了关西铁路大佬小林一三灵感。他将阪急百货建在地铁站出入口,在地铁内开设店铺并出租创收,将报纸免费赠送给购买定期券的旅客。小林一三将“铁路+商业”的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将铁路线路修到一无所有的山区温泉乡,又在远离市区的山里组建时尚少女乐团——宝塚歌舞团,然后用铁路把都市人源源不断地载到山里,泡温泉、欣赏时尚歌舞,逐步带动铁路沿线的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