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创办35周年纪念日,不止神话那么简单
享誉世界的吉卜力工作室创办于1985年6月15日。昨天,是它创办的35周年的纪念日。
相较于盘点吉卜力35年来的作品,吉卜力的“创业史”其实更值得一说,在我眼里这是三个男人相伴半生的故事,他们正是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海报上的三个人: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
宫崎骏生于1941年,1963年在东映公司开始了动画生涯,那时高畑勋是导演,宫崎骏是动画人,他们相遇在东映,并在《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第一次联手。
该片耗时3年制作完成,细腻的角色塑造、赏心悦目的风景绘制……虽然此时距离吉卜力工作室成立还早,但基本可以当它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真正处女作。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
随后,他们跳槽到了A-pro工作室一起制作了《熊猫家族》以及TV系列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后者由宫崎骏担任美术总监,负责场面设定和画面构成,这部作品标志着二人的合作又上了级台阶。
1979年,宫崎骏拍摄了自己的首部动画长片《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这部讲述风流大盗鲁邦三世的冒险传奇影片因其“宫崎骏电影处女作”的标签而备受关注,而它所展现的大量古代欧式风格建筑布景也在宫崎骏后期的作品中也频繁出现。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
该片成功后,宫崎骏根据自己同名漫画中的部分情节自编自导了个人的第二部动画长片《风之谷》,这时是1984年。
铃木敏夫的本职工作是德间书店杂志Animage的主编,同时他也身兼《风之谷》的制片,此时,所有的电影制片工作都是他第一次接触。
而《风之谷》能够拍成动画长片,全拜掷骰子所赐。
为了说服宣传部长,铃木敏夫和同事骗部长玩掷骰子,铃木整晚都让部长赢,边玩边灌输《风之谷》的企划案。
第二天部长痛痛快快地去了博报堂跟铃木敏夫进行商谈,这才使项目正式运转。
久石让为《风之谷》创作了概念专辑,但作为营销手段,这张专辑在上映一年前就已经和漫画一起陈列在店铺里面。
其实《风之谷》的作曲原定由YMO的细野晴臣负责。
YMO成员:高桥幸宏、坂本龙一、细野晴臣
不过最后宫崎骏在细野晴臣和新人久石让之间选择了后者,理由是“更加适合”,自这次合作后,久石让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和北野武工作室的御用作曲家。
宫崎骏与久石让的友谊可在《久石让在武道馆:与宫崎骏动画一同走过的25年》这部音乐纪录片里得到见证。
在演唱会结束后,宫崎骏为久石让献上花束,台上的久石让和回到座位的宫崎骏都湿了眼眶。
《风之谷》的票房不错,成为了年度热门电影,这不仅让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变得顺理成章,也让德间书店内部很快批准了下一部作品《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早期作品已经展现出对视觉美感和故事多样性的极高要求。
此外,它也是中国内地引进的首部宫崎骏作品,内地公映时的名字是《空中城堡“拉普他”》,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配音。
到了1988年,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和宫崎骏《龙猫》同年面世,《龙猫》不仅构建了治愈系的童话,后来更成了吉卜力公司的logo。
相较之下,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则是部不折不扣的成人电影,虽然这部影片色彩明亮,但其残酷的主题却令观众痛彻心扉。
《龙猫》由德间书店制作,《萤火虫之墓》由新潮社制作,虽然投资方不同,制作现场却都在吉卜力,所以宫崎骏和高畑勋一边赶工一边争抢工作人员,所有人都忙得焦头烂额。
《龙猫》是德间书店内部极力反对的企划,而《萤火虫之墓》又由于制作方面的大幅度延迟导致没法按时上映,其最初上映的版本根本来不及涂色,留下了很多“空白”场景。
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龙猫》与《萤火虫之墓》的票房数字并不理想,铃木敏夫一边想着能上映就已经很幸运了,一边不免担忧,因为从《风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龙猫》,吉卜力的票房成绩一直在下滑。
《萤火虫之墓》
从分账收入来看,《风之谷》是7.4亿日元,《天空之城》是5.8亿日元,《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两部加起来才5.9亿日元,口碑虽然不差,但没有票房无论如何都没有底气。
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是部先有广告商后有企划的电影,宅急便的董事长带着一众高层来吉卜力谈生意,但宫崎骏并不想做宣传宅急便的电影。
宫崎骏和高畑勋对这种事情都非常敏感和警惕,他们的底线就是不被商业主义束缚住臂膀。
所以,宫崎骏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做成一部能看的电影,哪怕作品显得头脑简单又缺乏深刻内涵。
最后,《魔女宅急便》分账收入达到了21.7亿日元,相较于前几部作品,这个数字已经非常不错。
随后,吉卜力迎来了一次新生,源头是宫崎骏要关闭吉卜力,他认为一个工作室连做三部作品已经到了极限,不仅人手和精力不够,之前工作中积累的人际冲突也让接下来的工作变得难以完成。
这时宫崎骏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是将员工转正。
此前吉卜力工作室是召集“自由动画人”,这也是当时许多工作室的常规做法,每张画定好单价,然后按产量付报酬,但因为定价不高,总有种血汗工厂的感觉。
第二是培养新人。
自由动画人在每部作品完成后是要被解散的,这种运营方式虽然减轻了制作方的风险和成本,但长久下去行业人才将永远是游民,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第三是要铃木敏夫成为吉卜力的正式员工。
因为铃木两头忙实在太累,这样的分心也让宫崎骏不太放心……
随后,铃木敏夫辞掉了自己的主营工作,全身心加入吉卜力,吉卜力也摇身变成了一个拥有70位正式员工的公司,它重新出发后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由高畑勋导演的《岁月的童话》。
《岁月的童话》
《岁月的童话》有必须大卖的理由,而且是一个“不得不”的理由。
因为雇佣正式员工的工资翻倍,制作成本也开始膨胀,这意味着成本回收的门槛变高了,所幸的是,这部作品非常受欢迎。
在《幽灵公主》出现之前,《岁月的童话》才是吉卜力最热门的作品,其分账收入是原定票房目标的四倍,连高畑勋都觉得这不正常。
与此同时,宫崎骏正在养伤,连做了《龙猫》和《魔女宅急便》两部长片,工作狂也要吐了……但宫崎骏又受不了不做动画,便开始着手一部15分钟左右的短篇作品。
宫崎骏向高畑勋显摆收藏的零件
这是部与飞机有关的电影,而飞机啥的正是宫崎骏的最爱,随后这部短片越做越长,15分钟延到30分钟,后来又做到了60分钟……
本来是个自娱自乐的作品,由于预算和人手都很充足,竟然做成了足以上映的长片,这部作品正是在1992年上映的《红猪》。
虽然《红猪》无论从名字还是主人公形象都难以宣传,不过多亏了铃木敏夫扩至全国的大规模巡回推广,让《红猪》的分账收入提升到了28亿日元。
随后吉卜力每一年都有推出新作,部部有得赚。
《百变狸猫》
1993是望月智充的《听到涛声》,1994是高畑勋的《百变狸猫》,1995年是近藤喜文的《侧耳倾听》。
只可惜近藤喜文去世太早(1998年去世),不然他极可能是吉卜力的下一个大师。
“只要是吉卜力的电影就能大卖”,这就是吉卜力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不输”竟然成了令人担忧的潜在病症。
于1997年降临的《幽灵公主》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但它当时并不被看好。
考虑到宫崎骏的年龄(没错,那时候吉卜力就认为宫崎骏老了),铃木敏夫决定在这部作品上多加一倍的预算跟时间,因为他害怕这是宫崎骏的最后一部作品。
首先是因为当时已经过了“古装的全盛时期”,其次是制作预算的攀升。动画制作最烧钱的是“时间”,耗时越长,人工成本越大。
但宫崎骏并不这么认为
更巧的是,《幽灵公主》碰上了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这种害怕是合理的,因为它的前作《侏罗纪公园》曾在日本创下了83亿日元的票房。
不过《幽灵公主》还是赢了,通过长达一年的超长放映,观影人数达到1420万人次,分账收入是113亿日元,创造了日本影史的新纪录。
与此同时,这部作品也让西方开始正视宫崎骏和吉卜力,虽然《风之谷》也曾进入美国,但因为被乱删乱剪乱配音,毁了一个大好的时机。
有了先前的教训,吉卜力这次极度坚持原则性,于是《幽灵公主》一刀未剪地在美国上映。
虽然未能在海外赚到理想票房,但出于对吉卜力的陌生和新奇,《幽灵公主》DVD卖得不错,也正是因为敞开了这个口子,宫崎骏和吉卜力逐渐在海外积攒了人气。
那么《幽灵公主》凭什么赢呢,一方面是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另一方面是高强度和高效率的宣发。
泡沫经济崩溃、阪神大地震、奥姆真理教事件……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日本社会被某种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所以宫崎骏才选择了更具思想性,且更靠近于成人思维的故事題材。
《幽灵公主》是以“生与死”的哲学主题为核心的,就连文案也非常简单,只有一句“活下去”(但这个宣传语不被高畑勋所接受,因为他抵触有“引导和煽动”意味的东西)。
《幽灵公主》海报上的宣传文案
另一个转折是,在宣发进入具体实施的阶段,宫崎骏累倒了,铃木敏夫说,宫崎骏躺在床上用马克笔画了张自画像,然后让铃木戴着这个面具替他接待媒体和观众。
“又要做电影又要接受采访,怎么能都让我一个人扛?制片人也该接受采访!”一通火气发完,宫崎骏正式罢工。
这让铃木开始转换思维。
首先是要把上了年纪的宫崎骏和高畑勋保护好,让他们专心创作,以后抛头露面的事儿由他来。
然后是要让“吉卜力工作室”这个名字走进人们的视野,让大家记住吉卜力的logo,而不只是导演自己的名字,这样宫崎骏的创作压力也会小一点。
不过赢太多次了,就要靠输来排毒……高畑勋终于替吉卜力排了毒。
1999年,《我的邻居山田君》上映,遭遇票房滑铁卢,最终分账收入是8.2亿日元,这是吉卜力第一部出现赤字的作品。
作为观众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但卖不出去又非常合理,虽然很多影迷觉得它输在了画风,但事实要比这复杂得多。
首先就是高畑勋一直以来的质疑,他对吉卜力这几部卖座之作的宣传模式非常反感。
从他自己导演的《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再到巨卖座的《幽灵公主》,一个不剩全盘否定,而面对《我的邻居山田君》,他对待每一个广告文案都慎之又慎。
《我的邻居山田君》改编自石井寿一先生的四格漫画,其实有悖于吉卜力的一贯风格。
不过作为动画电影,《我的邻居山田君》其实是兼具艺术性和独创性的,比如让颜色溢出角色线的涂法,为了达到这种“不规整”的艺术效果,比普通涂法还要多三倍工序。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日本观众几乎get不到这部动画里的黑色幽默和动人之处,再加上宣发的种种泄气和坎坷……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虽然业已是场“铁定的失败”,作为制片人的铃木敏夫却心甘情愿,首先他认可这部作品的价值,再者,吉卜力确实需要一次失败来降温,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这次失败根本不会让吉卜力恢复往日的创作自由,因为外界认为这是高畑勋的失败,不是吉卜力的失败,更不是宫崎骏的失败。
那就让宫崎骏失败一次好了吧!但是不行,宫崎骏下一步必须顶住大卖的压力,原因很简单:需!要!钱!
当时正弥漫着兴建美术馆、博物馆的热潮,宝冢市建了一个手冢治虫纪念馆,吉卜力也心动,也想要拥有。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内景
600坪的地皮要花掉20亿日元的预算,还要建地下两层、地上两层的厢式建筑,这才是初步预算,贪婪的宫崎骏要把梦变成真,结果预算一下子顶到了50亿日元。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计划在2001年10月开馆,这意味着需要一部大卖的摇钱树来填坑。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那么谁来填了呢?说时迟那时快,我们最爱的《千与千寻》来啦!
《千与千寻》,说这是吉卜力推出的动画巨制也不为过,因为它不仅在日本,更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票房纪录,最后还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关于《千与千寻》,有趣的细节可太多了,比如无脸男吞食吨位垃圾变成巨型怪物大闹澡堂的情节,这一段是宫崎骏突发奇想后加进去的,最终无脸男这个角色被解读为人的阴暗面,同时也象征着人类的“无意识”状态。
所以,无脸男是主角吗?
宫崎骏看完样片后对铃木敏夫说:“铃木,我明白了,这的确是千寻与无脸男的故事。”
而说到《千与千寻》的卖座……其实还是运气,因为这时日本的社会氛围不仅没能缓解,“心理问题”也被拿出来广泛探讨,于是与此主题相关的电影变得更容易卖座。
当你对比起《千与千寻》和《我的邻居山田君》,便会发现它们一个顺流一个逆流,高畑勋的作品虽然出色,却背离了时代的需求。
《千与千寻》卖座的另一个原因是受惠于“复合式多银幕影院”自1993年以来在日本的普及,此前日本影院的排片模式属于社会主义式的供求结构,而复合式多银幕影院无意间营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电影市场氛围。
《千与千寻》成了这一新模式的终结者,它因为太受欢迎而垄断了荧幕,在电影界传来不满声音之后,《千与千寻》的成功便再也无法复制了。
吉卜力接下来又有两部企划作品,一部是由细田守导演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另一部是由森田宏幸导演的《猫的报恩》。
《猫的报恩》
《哈尔的移动城堡》由铃木监制,《猫的报恩》由高桥望监制,此前他曾监制过《听到涛声》。但这两个项目都不太顺利,《哈尔的移动城堡》还是进行不下去,最后制作只好中止。
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一下细田守的心理阴影和这次经历对他的打击,可以移步NHK的一部纪录片《职业人的作风:动画导演细田守》,特别惨特别惨,想重新站起来真的很难。
鉴于吉卜力过往作品的水准,《猫的报恩》真的非常普通,但它竟然票房收入达到了64.6亿日元……还成了2002年最卖座的日本国产电影……我想,其中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日本人喜欢猫咪。
所以最后《哈尔的移动城堡》还是由宫崎骏来完成的,票房196亿日元,仍旧卖座。
不过能得到这样的成绩,竟然要归功于押井守导演的《无罪》……
《无罪》是神作《攻壳机动队》的续篇,巧合的是,这部电影几乎采用了和吉卜力完全一样的宣发阵容,却命运不同。
2003年年末大片云集,有《海底总动员》《最后的武士》《魔戒:王者归来》这三部电影盘踞影院,《无罪》根本没有啥排片。
意识到这种状况之后,铃木找了华纳·Mycal多厅影院的总经理,建议让即将上映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获得优先排片,所以,真的是运气。
更稀奇的是,《哈尔的移动城堡》几乎没做啥宣传,事情起因于宫崎骏陷入了“作品持续热卖”的焦虑,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比较严苛,宫崎骏根本想不明白为啥自己不太行的作品也能卖这么好……
他随手抓来一个吉卜力员工就问:“《千与千寻》能够大卖,你觉得是内容好,还是靠宣传?”
可惜人没找对,铃木耿直的助理石井朋彦秒答“靠宣传”……宫崎骏这就憋了一股火,他喝令《哈尔的移动城堡》不许做宣传。
铃木敏夫很听话,不过意外的是,宫崎骏每一次因为拖延而发布的新闻报道都成了最好的宣传……越拖延观众就越吃这套,从此陷入良性循环,再加上完美避开了排片的坑,又卖座了一次。
2006年吉卜力还有一部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他是宫崎骏的儿子,第一次做导演,啥经验没有,直接被铃木敏夫提拔,公司内外尽是质疑声。
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宫崎骏……其实反对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片子真的不行。
不过身为宫崎骏的儿子就是有资本试错吧,但这个试错的资本是铃木敏夫背着宫崎骏给的……所以吉卜力大家族真的很复杂。
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
紧接着是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吉卜力在几部前作中已经尝试过电脑动画,这次却再度回归了全手绘动画。
片中所有的海浪全由宫崎骏负责,为了制作这部作品,吉卜力破纪录地绘制了十七万张图(此处推荐观看NHK拍摄的《聚焦宫崎骏与“波妞”300天亲密接触》)。
说到这里,吉卜力发展了几十年,最缺什么呢?
无疑是后辈人才,就目前来看,有两个接班人,一个是拍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米林宏昌,另一个是就是宫崎吾朗,他的第二部长片是上映于2011年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其实与这两部电影所匹配的纪录片更加精彩,如果说宫崎骏是狮王,他们就是两个血统迥异的小狮子,而狮王对待小狮子的态度完全不同。
宫崎骏&宫崎吾朗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创作的秘密》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父与子300天的战争》一定要比照着观看,师徒之情,父子之情,非常微妙,又很真实。
宫崎骏&米林宏昌
铃木敏夫直言,吉卜力本来就是为了制作宫崎骏的作品才成立的工作室,如果宫崎骏隐退,吉卜力也就名存实亡了。
但是,像米林宏昌和宫崎吾朗这样的青年俊才还是提供了一线生机,如果吉卜力能为他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许会有重生的可能。
随后,就是宫崎骏和高畑勋时隔二十五年的再度重相逢。
《辉夜姬物语》
2013年,宫崎骏完成了《起风了》,与此同时,高畑勋耗时近8年制作的《辉夜姬物语》也临近尾声。
《起风了》
《起风了》又是部与时代重合的作品,制作开始没多久,恰好是宫崎骏画完关东大地震分镜的第二天,东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紧接着核电站又发生事故。
《辉夜姬物语》制作费高达50亿日元,可算是日本动画电影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
这部动画的制片人西村义明,从28岁陪到了36岁,在这期间他结了婚还生了孩子……只是没想到,这部作品竟是高畑勋的遗作了。
对吉卜力了解不多的影迷可能会低估高畑勋于吉卜力的重要性,尽管宫崎骏几乎等同于吉卜力的代名词,但我最爱的吉卜力导演一直都是高畑勋。
虽然他留给吉卜力的作品只有几部,虽然他总是不卖座,但高畑勋其实是在艺术追求上更加极致的动画导演。
高畑勋于2018年4月5日去世,在他的葬礼上,宫崎骏哽咽着致辞。
对宫崎骏来说,高畑勋曾是老师,也是他永远想要超越的壁垒,他们是朋友也是对手,而当高畑勋离去,宫崎骏必须要寻找新的燃料了。
吉卜力工作室没有止步,它将在今年冬季推出由宫崎吾朗执导的首部全3DCG动画长片《阿雅与魔女》。
《阿雅与魔女》
与此同时,宫崎骏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在创作中,不过它要被等待更久。
铃木敏夫说:“60位动画师,但一个月里只做出了一分钟的动画,这样算来一年也只能画出12分钟,事实上我们已经花了三年了,现在为止只完成了36分钟,我们希望在接下来三年内可以画完。”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至今最下血本的大制作,时间线直接被拉到了2023年。
除了这两部新作,吉卜力的主题公园项目也正式启动,简直太让人心动。
从网上传出的消息来看,吉卜力公园将采用不砍伐树木、不破坏其原有林区的方式,在200公顷的自然园区内,打造一个真实的宫崎骏世界。五个主题园区,分别是「青春之丘」、「幽灵故里」、「魔女之谷」、「咚咚吭森林」和「吉卜力大仓库」。
列入人生必打卡清单!
而关于吉卜力,押井守的评价无疑最为中肯: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家“专门制作宫崎骏电影”的特殊工作室,因此大家的“守备范围”都较为狭窄,如果被迫离开并到外面找工作,没多久就会枯萎凋谢,几乎没有能像杂草一般生生不息的家伙。宫崎先生就像是一头威武刚猛的百兽之王,而吉卜力工作室则像是为了饲养这头威武刚猛的百兽之王而特意人造的非洲草原。」
不过,百兽之王仍在伏案创作,我们身为观众仍是幸运和有所期盼的。